找到相关内容160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法僧三宝》(2)

    道品可分七科如下:□念处;□正勤;□如意;□五根;□五力;□七觉支;□八正道。   □即菩萨摄受众生,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,以至开悟的种方法。摄事又作摄法、集物,简称摄、事、...阿罗汉,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,由阿难□诵出经藏,优婆离□诵出律藏。百年之后,再有第二、三、次的经典结集,使得三藏十二部经教渐次完备而流传于世。   三藏是佛典的三种分类,是佛陀教义的精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651970.html
  • 佛陀感召下的道德律令

    一切恶法,若未生时,当精勤一心遮止,令其不复萌生也。三、未生善,令生。谓诸善法,若未生时,当精勤一心勇猛,令其发生也。、已生善,令增长。谓诸善法,若已生者,当精勤一心修习,令其增长也。如意,谓所修之法,如愿满足也。一、欲如意,谓希慕所修之法,如愿满足也。二、精进如意,谓于所修之法,专注一心,无有间杂,如愿满足也。三、念如意,谓于所修之法,记忆不忘,如愿满足也。、思惟如意,谓心思所修之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052177.html
  • 现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论反省

    有了佛教。佛所传教法又称为原始佛学,其内容即“三法印”(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)、“圣谛”(苦、集、灭、道)、“八正道”(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)、“十二因缘(无明缘行、行缘识、识缘名色、名色缘六入、六入缘触、触缘受、受缘爱、爱缘取、取缘有、有缘生、生缘老死、老死缘无明……)与“三十七道品”(念处、正勤、如意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)。[ix]原始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252302.html
  • 以阿含经来振兴台湾佛教思想

    根本佛教的人间佛陀形象,必然使大乘佛教的人间性丧失殆尽。  3.再从修行的方法来看:从根本佛教的教法而言,修行的方法是离不开三十七种名目的(三十七菩提分),那就是念住、正勤、如意、五根、五力、...一百年,七百个比丘聚会在毗舍离城,以耶舍为上首,这次以律藏为主。第三次是佛陀入灭后二三六年左右,就是阿育王时代,在华氏城,以目揵连子帝须为上首,完成了三藏教法。第四次是佛入灭后百年左右,就是...

    宋泽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552962.html
  • 佛教部分有关"三"的名词简解

    复杂,但其是有条不紊,丝毫不差。同时,果报有现在成熟的,有后生成熟的,其原因有二种,一是因的力量有迟早,如一粒西瓜子成熟只需一年,而一粒桃树子生长需三四年才能结果。二是缘的力量有强有弱,若缘并,成熟...佛陀初转法轮具的三宝(成道后第一次讲法是给憍陈如等五比丘讲圣谛):佛宝是释迦牟尼佛、法宝是四谛法、僧宝是五比丘(憍陈如、婆沙波、跋提、摩诃男、阿舍波、马胜比丘])。  70、三十七道品:指佛陀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053831.html
  • 关于阿含经成立之考察(2)

    的例證。然而其中也有不如此極端而依佛陀的思想加以洗鍊,也不一定與佛陀的思想全部矛盾,卻同時將非佛教之觀點,明顯的附加進去。諸如此類,經中甚多。例如梵天就是一例。此外如六通之說、神足(如意)之說,...必須更前進一步。 甲 一、在相應部第五一.九(vol. 5, p. 258)中,就欲神足、精進神足、心神、思惟神足的神足一一來說,如:此是欲三昧精勤行具足神足,是不可不修習,此修習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1955324.html
  • 生活中的七觉支

    名随护*勤。   云何修*勤?若比丘修念处等,是名修*勤。……   如念处,如是 正*勤、如意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道支、道、法句、正观修习,亦如是说。 [18]   根据本经法、义,...彼思惟  4.具正见持戒清净维持良心平安  七觉支的修习并非凭空无因而发生,有其先行的一连串因缘;如《中阿含52食经》所示:   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,何谓七觉支食?答曰:念处为食。念处亦有食非无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756394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3)

    烦恼的修习法门,值得我们加以关注。这也说明,三十七道品对于大乘佛法的修行也同样重要,同样不容忽视。   三十七道品即念住、正勤、如意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正道。本品共以十四颂来说明。...ldquo;止恶行善”四个字,乃至广说——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   甲三、   已说修正断,当说修神足。颂曰:   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156517.html
  • 天台十乘观法的理观和事行

    三十七道品,即:念处、正勤、如意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修习道品,若调停得当,可以证得无漏真法。道品分种:   道品有:一、当分,二、相摄,三、约位,、相生。一、明当分者,未必具品...品亦摄念处。是为相摄道品,亦非调停也。   约位者,如念处当其位,正勤是暖位,如意是顶位,五根是忍位,五力是世第一位,八正是见谛位,七觉是修道位。此是约位,亦非调停也。   、相生者,如修念处,能生...

    心 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656762.html
  • 觉意三昧与句无生门

    心念的修持法门。  如《大智度论》卷第八十七<释一心具万行品第七十六说>:   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一念中具足行六波罗蜜、禅、无量心、无色定、念处、正勤、如意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分...为不灭,欲念心生。未念心为亦灭亦不灭,欲念心生。未念心为非灭非不灭,欲念心生。如此于未念句中,观欲念心生皆不可得。[45]  以上这就是说明如何观察一念心,然后通达实相,圆照令无量三昧皆具七觉意法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3359901.html